昨天,來自張村、舉水、江根等山區鄉鎮9個村的954戶農戶,在慶元縣城“同心新村”順利地完成了異地搬遷安置房的申購、報名和確認工作。此舉意味著慶元縣又有3000多山區農民為了生態保護,甘愿離開世世代代生活的大山,成為該縣又一批“生態移民”。
從2008年至今,該縣已累計有6萬多農民從山區搬遷進城,為生態“搬家”。
“山區人口的大面積轉移,既能保護生態,又能聚集城鎮人口,還能推進農業、旅游、工貿產業化,達到富民強縣之目的。”慶元縣委書記杜光旻說,“生態移民”讓慶元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破解保護與發展兩難”的新路。
慶元是中國生態第一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6%,森林總蓄積量達846萬立方米,擁有250多萬畝山林,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
多年來,該縣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生態發展之路。2008年,率先取消了東部山區13個鄉鎮的工業考核指標。此外,還因勢利導,出臺扶持山區農民異地搬遷的專項制度,鼓勵山農搬遷下山、異地致富。
“同心新村”是慶元縣第四個“生態移民”的安置小區。2008年,該縣東部山區鄉鎮的首批3000多農民,搬進縣城郊區的“洋墩小區”安置。到如今,光在政府規劃的四個安置小區集中安家落戶的“生態移民”,就已達9998戶約3.7萬人。如今,慶元東部山區儼然已成一片“生態凈土”,“退耕還林”、“退宅還林”的情景隨處可見。
把青山還給綠樹,好生態也給“生態移民”帶來了豐厚的“生態紅利”。
“要不是村支書提醒,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存折里又多了1400多元錢。”五大堡鄉濛淤村的吳應長說,他承包的85畝林地被劃定為重點生態公益林后,每年都能從政府部門領到一筆可觀的生態公益林補償金。
據統計,慶元縣區劃界定省級以上公益林面積已達127.3萬畝,惠及全縣1.9萬戶林農。自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機制啟動以來,公益林補償標準從最初每畝8元提高到了27元。
“好環境和好空氣,讓山區變成了休閑旅游的勝地。”賢良鎮黨委書記黃嗣進說,今年整個夏天,鎮里7家旅館的63張床鋪,幾乎沒有閑置過。都市游客的蜂擁而至,讓山區農民的山貨隨之暢銷。
慶元的“生態移民”真正成為了“幸福移民”。據統計,該縣東部山區鄉鎮的農民年人均收入,已經從2008年的3362元,提高到了如今的8132元。
來自:廣州大眾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