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文化東路西首附近的一小區內,搬家公司的搬運工扛著50多斤的茶幾穿過一米多寬的樓道。
“十一”國慶小長假期間,許多市民利用長假搬家,這些天搬家公司的車在路上隨處可見。搬家本來是件開心事,但提起搬家經歷,不少人都一肚子憋屈—電話里商量的價格是260元,搬完了卸車了,搬家工人張口要價760元;貴重物品在搬家過程中不翼而飛,想投訴卻無門……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搬家行業屢見不鮮。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缺乏行業服務標準和監管缺位,魚龍混雜的搬家市場讓不少消費者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搬家行業應如何規范?誰來監管搬家市場?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一個手機號碼、一份到處張貼的小廣告,基本上構成了一個搬家公司的框架。記者在濟南眾多開放小區的公示板、樓道墻壁上發現“口碑好,省心省力,24小時服務,快速搬家”等廣告,幾乎都是只留手機電話,不留地址的搬家公司。近日,記者與號碼粘貼在小區墻上的一家搬家公司取得聯系,詢問公司到底在什么地方,想就搬家事宜當面協商。但對方表示,不方便在公司見面,可以跟記者在電話里商量。
市民王女士從網上搜索到一家“螞蟻搬家”的電話,對方說大概需要花四五百元,還能更便宜。跟對方談好后,第二天,一輛沒有任何標志的汽車和3個沒穿工作服的工人上門了,稱這個業務被外包到另外一家搬家公司。
搬家公司’很多都是‘皮包公司’,這些人只負責在網上發布信息,接打電話,攬到活后再外包給黑搬家公司。中介不負責搬家只收提成,通常是一筆一結,一檔生意被轉交后,搬家公司會把錢付給中介。”業內人士劉先生透露,“這些中介賣搬家信息的,一單提成百分之三十左右。”
打開網絡搜索引擎,“全市最低價,180元搬家”此類低價搬家廣告充斥網頁,而因此上當受騙的消費者也比比皆是。業內人士透露:“180元搬家”連支付人工營運成本都不夠,一些低價搬家廣告背后極有可能暗藏貓膩,市民需謹慎防范。
市民邵女士在趕集網查詢到一家搬家公司,雙方經過電話商談,把搬家費定為260元。然而,當搬家人員到達之后,卻表示需要800元的費用才肯搬家。遭遇“坐地起價”的不只邵女士一人,家住歷城區的的林先生稱通過網上搜索引擎找了一家知名的搬家公司,談妥搬家價350元,比市場價便宜了幾百元。但約定搬家的時候,卻來了一輛無企業名稱、無營運標識的貨車。搬家工人一上門就說:“價格報得太低了,300多元想搬家?不可能!”隨后,他們估算林先生的搬運物件,要價1000元。林先生雖然很生氣,但最后不得不妥協。等搬完之后,林先生發現放在寫字臺上的手表不見了,工人們都說沒看見,開著車一溜煙就走了。
2004年4月,國家道路運輸條例頒布實施,搬家運輸劃入普通貨運,大量普通貨運公司開始涉足搬家行業。而“搬家公司”的界定并不明顯,一些物流、運輸公司,都有可能在做搬家業務。記者了解到,目前搬家市場混亂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準入門檻低。據統計,濟南市登記搬家業務的企業有52家,個體工商戶224家,共276家,而未在工商局以“搬家運輸服務”登記注冊的從事搬家行業的群體、無人無車無注冊的中介數量更是巨大。
“搬家行業在2011年之前是歸交通部門管理,主要是營運許可等方面的管理,工商部門則主要負責搬家公司的注冊以及投訴的處理。”業內人士告訴
記者,2012年商務部出臺《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商務部門承擔全國家庭服務業行業管理職責。“目前我們處境很尷尬,搬家行業有關法律法規缺失缺位,而且濟南尚無專職商務執法隊伍和相應的執法權限,在搬家行業市場監管和工作保障方面缺乏應有的力度。”濟南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