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地震給靈關鎮帶來的災難是空前的,當地人說即便受到汶川地震的波及,也沒遭受如今這樣的災難。民宅被毀、公路斷裂、學校搬遷……這些都是烙印在災民心里無法抹去的痛。記者在25日的走訪中,特別采訪了因地震而被轉移到安置區內的靈關鎮中心小學,了解到震后孩子們生活及學習情況。
地震損毀校舍 小學搬到安置區
9月25日上午,當記者走進災民安置區內時,入口處附近的幾排簡易房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門牌上標注著幾年幾班,房子里裝的也不是家具、電器等生活用品,而是認真聽講大聲朗讀的孩子們,這就是在地震中受災最為嚴重的學校靈關鎮中心小學。由于校舍在地震中損毀成了危房,全校師生不得不搬到安置區內。
沒有了校舍,學生們不得不休學。直到今年6月底,接受各方援助中心小學被轉移到安置區內,建起臨時校舍供孩子們學習。臨時校舍房間簡陋、室內潮濕、四周環境嘈雜。孩子們對新環境很好奇,精神無法集中根本不能安心學習。學校專門分派老師監督孩子們的情況,對受災較為嚴重家庭的孩子,給予特別關照。對于學校,老師們采取撫教相結合的方法,和孩子長談從心理層面說教。這樣在取得孩子信任的情況下,再加以輔導就會取得理想的效果。
臨時學校的老師用擴音器上課
這所學校的簡易房間并不大,可每個老師都戴擴音器。老師李國富告訴記者,靈關鎮中心小學教職人員及學生總共有500余人,按照原來的分班制度重新進行了劃分。總共分為8個班級,學前班2個及6個學齡班。每個班級的學生人數為50多人,由于房間簡陋環境嘈雜,好奇的孩子們很容易被外界吸引而無法專心上課。
在愛心企業的捐助下,全校老師每人配備一個擴音器,一方面減少老師的體力消耗,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孩子聽講。“之前我們是不用擴音器的,但到了這里就不行了。”李國富說。教室內的條件差,不隔音、返潮情況較為嚴重。在教室的后墻面上,一塊大約1平方米的面積被水浸濕,李國富說這已經都持續兩個多月了。簡易房的條件雖然差,但很多人都已經適應了,只是少數孩子還無法接受。
“這里一點都不好,沒有操場沒有空地讓我們活動。”三年二班的明明(化名)向記者抱怨道,他們每天除了上課就是上課,期間只有一次眼保健操。由于沒有足夠空間,之前課間的間操也被取消,體育課也變成了在室內講述理論,沒有了活動空間。
“叔叔我們什么時候能搬回原來的學校啊?”面對孩子的提問,記者竟一時語塞。孩子們期盼的也正是災民們期盼的,什么時候能住進新家不在外漂泊,是他們為之努力的目標。根據相關部門對災民“災區重建要3年建成5年建好”的承諾,相信明明等孩子很快就能重新住進寬敞明亮的教室。
來自:廣州大眾搬家